桂枝汤发营中汗,须啜稀热粥者,以营行脉中,食入于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故耳。少阳为阳枢,归重在半表,故以口苦、目眩为提纲,而不及胸胁痛硬。
或阳得阴而解,阴得阳而解,或阳入阴而危,阴亡阳而逆,种种脉证,不可枚举。在阳明是热实为患,在太阴是寒湿为眚。
此阳病兼外伤六气言,阴病兼内伤精气言,若专指伤寒之阴症阳症,则浅矣。 沉为在里,应病亦为在里,然脉沉亦有表症,或阳病见阴而危,或阴出之阳而愈,究竟病根于里,故主里其大纲也。
数为阳,阳主热,而数有浮、沉,浮数应表热,沉数应里热,虽数脉亦有病在藏者,然六腑为阳,阳脉营其府,则主府其大纲也;迟为阴,阴主寒,而迟有浮、沉,浮迟应表寒,沉迟应里寒,虽迟脉多有病在府者,然五脏为阴,而阴脉营其藏,则主藏其大纲也。 太阳之水属上焦,小青龙汗而发之,阳水当从外散也;少阴之水属下焦,真武温而利之,阴水当从下阴阳俱紧,与太阳伤寒脉相似。
柴胡症具而反下之,心下满而硬痛者,大陷胸汤下之。《内经》之寒厥,有寒无热;本论之寒厥,先厥者后必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