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本有麻黄升麻汤,其方味数多而分两轻,重汗散而畏温补,乃后世粗工之伎,必非仲景方也。但浮脉是麻黄脉,沉脉不是桂枝证,而反用桂枝汤者,以太阴是里之表证,桂枝是表之里药也。
必其月事下而血室虚,热气乘虚而入,其余血之未下者,干结于内,故适断耳。本经受邪,有中面、中膺之别。
观栀子柏皮汤与茵陈汤中俱有栀子,俱不言吐,又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,则栀子之性自明。吐下火攻,非其治矣。
以伤寒所致,与伤寒相似,故此见之。时大热而身反欲复衣,时大寒而反欲裸身,此病在骨髓,与病营卫者不同。
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,可与小柴胡汤。弦细芤迟,不得连讲。
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头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此阳明半表半里之脉证,麻、桂下咽,阳盛则毙耳。